江蕙初登場 讓我們有歌  >>2008.5.1


文/熊儒賢

80年代的台灣,那是一個女性外出大多穿著碎花洋裝的時代。江蕙進入歌壇之後,純情期的她,為保守的台灣女性傳唱出《惜別的海岸》和《你著忍耐》等撫慰歌曲,尤其是她的歌聲從收音機中流瀉出來的深情頻率,給了女人一種珍惜與對望,因為當時的男性們大多唱著《浪子的心情》和《乾一杯》。 
我總覺得社會在沒有這麼開放之前,人與人之間有一種體諒,雖不易說出口,卻最容易呈現在歌裡。90年代,台灣經濟突飛猛進,社會經過解嚴後更開放。江蕙開始唱著《感情放一邊》、《藝界人生》和《愛我三分鐘》,這個時期的台灣女性,自我意識抬頭,厭倦了浪子酒鬼的花言巧語,決定開始自己下愛情指導棋,給了新生代台灣女人一片天。 
讓台語歌攀上顛峰 
她們從江蕙的歌中,找到自己對愛情的釋懷,也開始學會化妝打扮,流行說: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!」當江蕙終於唱出台語流行音樂史上最暢銷的歌曲《酒後的心聲》之後,江蕙的歌不再只是與女性為伍,時代男性也開始唱《酒後的心聲》,而浪子們只能唱著《心事誰人知》和《往事就是我的安慰》來好好的療傷過往。
江蕙的演唱會上,幕啟……清唱的《博杯》力道淬鍊,《感情放一邊》似是一個多情世故的女子,《夢中之歌》輕俏華麗。台語的三種美麗曲風,以這些歌來詮釋開場的意境,將整個音樂會的氣質與聆聽度定位的非常意象化。
她沒有忘記台語歌曲中最重要的歌謠部分,小女孩從幕後唱著《孤女的願望》走出來,舞台背景是北投繁華夜景,歌謠組曲如時光隧道帶人返回純情年代,青春重現,最後再由江蕙和小女孩合唱《孤女的願望》出場。
每段節目中,總有1~2首歌,我們不那麼熟,這些歌大多是子女寫給爸爸媽媽的情歌,這似隱若現的設計,令我非常感動,那些歌詞橫切文學又直入人心,讓人落淚,呈現出台語歌曲的經典詞藻。
近期的《家後》還是溫暖動人的良善美詞,聽者莫不聞之輕和……而我不自覺得想起80年代至今,女人最柔軟的韌性,始終還是沒變,而江蕙的歌迷也長大了。
這場演場會,每一寸小細節都用心,視覺和聆聽度極為專業,歌者的態度與方向感,是企圖讓台語流行音樂文化站上華人的顛峰,27年……台灣在江蕙的歌聲中,終於找到自己最驕傲的語言美學,就是歌。
如果再有機會,大家都應該來看這樣的演唱會,了解一下台語是多美的語言,台灣的歌可以表白多善良的人性,多精粹的深情。而文化,就是從這裡開始。
如果再有機會,歌手們都應該來看這樣的演唱會,了解一下專業的歌者是怎樣從小下苦功,27年的藝界人生之後,要讓自己不譁眾取寵的唱些當年紅歌,是一個有智慧的判斷。尤其是「非國語」流行歌手們該來看,要了解江蕙沒有因為自己是台語歌手而失去對音樂、文字、語彙的專業要求,天后不是白白得來的。 
外省長輩攜伴聽歌 
演出結束,觀眾區的燈大亮,我坐的特區擠滿了離場的人群。當我環顧四周,幾乎都是所謂「外省人」的長輩,他們攜伴結友的來欣賞演唱會,滿足而興奮的離開。
如果再有機會,政治人物們都應該來看這樣的演唱會,了解一下台灣的人民還有許多在互相「尊重」我們這個土地,與它最珍貴良善的「相愛」特質。
這些都是因為……我們有歌,也都被歌愛著。 
作者為野火樂集總監
(2008/05/01  蘋果日報)


回前一頁